表弟和舅妈真的就是一对冤家。
平时表弟不在家的时候,舅妈就在那念叨,这孩子啥时候回来啊,这都多久没回来过了啊。
(资料图)
可是表弟每次回家待不到3天,那两个人就互相看不顺眼了,气得表弟是经常不打招呼就跑了。
明明是非常想念对方的母子关系,为什么相处久了总是互不相容呢?为什么有的家庭里,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就特别好呢?
在那样的家庭里,不管孩子长到多大,都跟妈妈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,不管在一起多久,也不会腻烦,这是为什么呢?
研究发现:长大后依然“跟妈亲”的孩子,通常来自于3种家庭。
一:父母之间关系好的家庭
当夫妻关系紧张时,父母之间的争吵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,甚至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。
当父母争吵的时候,孩子不仅会在旁边无助地旁观,而且还可能成为父母互相攻击的对象。让孩子感到自己多余、累赘、毫无价值。
这样的孩子,对父母是不会感到亲密的。他的潜意识中,会永远藏着那些芥蒂。
而夫妻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时候,彼此能够理解和支持,可以使孩子感到更加安心和放心。
当孩子看到父母彼此尊重、理解和相互支持时,他们会学习并模仿这些行为。
这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,培养出包容、尊重和沟通的良好习惯。
而且在这样的家庭中,夫妻之间和谐稳定的关系,减少了他们本身的内耗,这样父母会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,通过谈心、打闹、互动等方式来增进彼此的感情,从而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。
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,往往和爸爸妈妈关系都非常好。
二:习惯倾听孩子,尊重孩子意愿的家庭
如果我们忽视或不关心孩子的想法、感受和需求,孩子会感到孤独和无助。当孩子需要帮助、理解和安慰时,却得不到我们的回应,会让他们觉得无助和沮丧。
如果我们对孩子进行过度控制,不给孩子足够的选择和自主权,也会让孩子感到束缚和压抑。如果孩子的意愿不能得到尊重和认可,他们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。
同时,孩子也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体验和探索世界,如果我们一直约束和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,会让孩子的成长变得狭窄和单调。
当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紧张时,孩子往往会感到惶恐和不安全。如果孩子感受到妈妈的愤怒和抵触,他们会开始退缩和避免与我们发生互动。这将导致孩子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,甚至会产生疏离和冷漠的情绪。
能够倾听孩子,是对孩子表达关注的一种方式。全神贯注地倾听,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孩子的表情和表达上,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正在被看见,被尊重。
当我们能够倾听孩子的思想、感受和需求时,我们就会更好地了解孩子,感受到孩子内心的需求。这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真实的情感和态度,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基础。
同时,我们的倾听,可以让孩子把负面情绪一股脑都排泄掉,这样他不会被内心的负面情绪所困扰,能够积极参与到与家人的交际当中。
尊重孩子的父母让孩子安全感。当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尊重时,他们会更愿意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。
这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,从而让孩子产生和父母产生更强的亲密感。
三:经常给孩子肯定和鼓励的家庭
如果我们经常否定、辱骂孩子,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自卑、沮丧,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。
孩子的自尊心是正常发展所必需的,当它受到侵犯时,孩子会感觉很不安全。没有安全感的孩子,会自己想办法保护自己。
为了让父母少骂自己,他们会装作很乖很听话,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。他们从小就要学会伪装自己。这样的孩子,长大以后很难展现真实的自己,也无法保持持久的亲密关系。
经常否定孩子,会让孩子缺乏归属感。而缺乏归属感的孩子,会很难融入各种各样的群体当中,他们对于跟他人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会充满恐惧。
他们缺乏价值感,觉得自己不配被人关注、被人喜欢,即使后来处于亲密关系中,他也会下意识地破坏这种关系。
他们会在一次次试探对方是不是足够爱自己的测验中,把对方的耐心耗光。而经常给孩子肯定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
经常肯定和鼓励孩子,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很有价值,从而增强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更加愿意与父母沟通和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。
经常肯定和鼓励孩子,还可以降低孩子的焦虑和压力。当孩子知道他们的努力和表现得到了我们的认可和肯定时,他们会感到轻松和舒适,不再担心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期望。
和善地鼓励孩子,会让孩子对我们产生强大的信任,他们有了问题和困难,会更加愿意诚恳地吐露。
当我们经常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时,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气氛。
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和支持,从而增强家庭的凝聚力。让孩子跟我们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。
你觉得长大后还“和妈亲”的孩子,都有什么特点呢?他们的家庭都是怎样的呢?
【图片来自网络,侵立删】
标签: